• 彎彎溝

    2023-10-12 09:36:01 來源: 大眾網 作者: 郭九濤

      作者:劉明

      魯西北復沾圣化之地東北方向有一處叫彎彎溝的地方,它是一處具有時代特征的地理代名詞,是濱州市沾化區境內的一處渤海海防邊塞。1965年,沾化縣在此處設立了郭局漁業人民公社,機關駐地郭局,1968年遷到彎彎溝,更名為海防漁業公社,1975年南遷3公里至沾利河東岸,1984年更名海防辦事處,一直沿用至今,海防辦事處是官方的正式名稱,在人們的記憶和日常生活中習慣稱呼為彎彎溝,駐地北方7.5公里處就是入?,入?诘暮拥缽澢d延隧名彎彎溝。

      1995年-1996年的時候,我曾2次到過彎彎溝,去的時候都是暑假期間,每次都在那里待一個月左右的時間,去的目的是跟隨家人在那里販賣海貨做生意。那時的彎彎溝一派繁華景象 ,大小漁船頻繁出港入港,少說得有一千多艘漁船在那里?,從事漁業生產的漁民來自沾化、無棣、河口等地,那時候的彎彎溝河道深邃,暢通無阻,漁業資源豐富,各種渤海灣海產品種類齊全,各處商賈齊聚,站在河東岸的河壩上抬眼望去人頭攢動,如同趕集一般,好不熱鬧。那里居住的房子是磚瓦房,上萬人的涌入使房屋住的滿滿的,還有的搭帳篷臨時居住,海貨交易量大的驚人,彎彎溝為周邊地區人們的經濟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,那時候彎彎溝的居住和通行條件還是比較原始的,道路主要以土路為主,磚房是很多年前建的,條件一般,僅能擋風避雨而已。

      閑暇的時候,沿著駐地道路及河岸行走,河道內停著上千艘的漁船,這些船是流動的。大多數的時候是出海生產的,只有載貨銷售或躲避風浪的時候才入港。等風浪稍息或賣完海貨補充給養完畢后就會匆忙出海。正是有了夜以繼日周而復始的進出港才造就了彎彎溝的輝煌,造就了那段時期的傳奇,成就了許多經濟大潮的弄潮兒,來自四面八方的商販們住滿了磚瓦房,展現了一幅清明上河圖般的繁忙。

      那時候彎彎溝的公安機關是邊防哨所,是邊防武警官兵履行公安職責。他們穿著整齊威武的軍裝,腰胯制式手槍巡邏在彎彎溝的每個角落。那里的道路上鋪滿了守護者的腳印和偏三摩托警車的胎痕,是他們為彎彎溝的繁華默默守護,是他們為彎彎溝的一片藍天負重前行。

      彎彎溝的政府駐地在郵電局北側,也是幾排磚瓦房,辦公條件較差,但正是有他們的存在才使得彎彎溝政通人和、經濟繁榮、商賈云集,歷屆當政者在時代背景下勇于擔當,奮發有為,才使得彎彎溝順應時代潮流永不褪色。

      那時候衣食住行都是很有趣的,每天凌晨兩三點,人們就匆忙從睡夢中醒來,顧不得洗涮打扮,頂著凌亂的頭發急匆匆趕向河邊,在討價還價中體現生活的樂趣,購上海貨后基本就天亮了,返回駐地,架起爐灶生火做飯,飯菜是簡單的大鍋菜,一盤咸蘿卜,一碗燉菜,幾個饅頭吃的不亦樂乎,盛滿一大碗開水喝的酣暢淋漓。吃完飯把買來的的海貨撒在場院的空地上,這可是個技術活,撒的要均勻,盡量不返工整平,因為那樣或多或少的會損壞海貨的質量。中午時分,海貨基本曬干了,用木锨或耙子把海貨打成堆,揚凈其中的雜質后等著買貨的商販購買,一番唇槍舌劍、斗智斗勇的較量下,雙方滿意的算賬收付款,賣貨的喜笑顏開,買貨的歡天喜地,皆大歡喜。下午二、三點的時候又有漁船進港,重復著凌晨的節奏,第二輪的皆大歡喜又上演了。那時候基本沒有大型冷藏設備,遇到下雨就會愁上眉梢,有的將海貨腌制成蝦醬,有的把海貨拉倒縣城儲存在為數不多的冷藏廠,但這樣會增加不小的經濟負擔。

      由于曬貨打堆販賣緊湊,中午飯就沒法做了,實在餓得不行,就拿幾個饅頭就著蝦皮熟魚 一通亂吃,雖然簡單點也不乏些許樂趣。一天中晚飯是最重要的,大約晚上七八點鐘的時候,炒上三四個菜 ,有肉菜也有素材,燒雞和豬下貨是必不可少的,四五個人圍坐在院子里的餐桌旁,倒上一杯白酒或啤酒,開懷暢飲無話不談。談一天的收獲、談對人生的看法、談家長里短。那時候海邊的蚊子特別多,那是一種海蚊子,又大又毒,如果不穿長袖襯衣和長褲子被蚊子叮咬時間長了就壞了,會渾身奇癢無比,外加疼痛,對這種感覺我是深有體會的。晚上九點多鐘就得洗刷完畢匆忙入睡,睡眠晚了第二天就會出問題,整日渾渾噩噩、稀里糊涂。

      第二天凌晨,又一輪循環往復繼續上演。在買貨的過程中,如果遇到較好的海貨時會曬好后存幾天,趕在老家趕集的頭一天,帶上幾百斤海貨,從彎彎溝回馮家售賣,那時候把海貨分類撿出,再以不同的價格到集市上銷售,這種賣貨的好處是能多賣三分之一的價格,趕完集又坐上通向彎彎溝的客車,重復前一天的節奏。那時候要是帶海貨離開彎彎溝,記得客車經過南邊一處檢查站的時候將海貨從客車取下來過稱交費,收費的人記不得是工商所還是稅務所的,他們都穿著制服,戴著大檐帽,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,過完稱收錢后還給開一張收據,看來他們的工作也是稅收的一種吧。

      那時候的彎彎溝有十個漁業社,它們是計劃經濟的產物:分別是前鋒、愛國、建華、前進、明星、五星、海防、恒星、幸福和建國漁業社,計劃經濟的時候,它們屬于海防辦事處下設單位,市場經濟建立后,曾經有一段時候還長期存在過,漁業社建有黨支部,是黨領導下的漁業捕撈部門,那時候很多漁民是在漁業社發展入黨的,現在這些黨員已經劃歸所在鄉鎮村居的黨支部了。

      這些事已經過去很多年了,期間因為工作關系又去過彎彎溝好幾次,那時候彎彎溝的繁華景象已經遠去了,曾經活力十足的磚瓦房大多破敗不堪了,道路崎嶇不平,彎彎溝的河道里空空蕩蕩,道路上基本看不到人,除了偶爾看見在此工作的人員外,基本上是房去屋空,昔日的東水馬龍變成了門可羅雀,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這里可見一斑。故地重游的心態是不一樣的,不變的是曾經的那份經歷、曾經的那段坎坷、曾經的那份鄉愁。滾滾彎溝北逝水,浪花淘盡人生。是非成敗轉頭空,故地依舊在,幾度落潮紅。白發漁樵江渚上,慣看夏月涼風。一壺濁酒喜相逢,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談中。

      時光流逝,歲月不輟。1997年的那場海暴潮,致使彎彎溝入?谔幱倌喽氯,大量噸位較大的船只無法通行,彎彎溝賴以繁華的海運基礎斷絕了,漁業生產的根基崩潰了,原來數以千計的漁船只能移往別的港口,導致彎彎溝成了一個“死港”,人在大自然面前如此的不堪一擊、如此的渺小、如此的無奈。

      2023年8月份的一天,與幾位朋友因事乘車到了彎彎溝,因周邊修路的原因,轉了很多鄉村小路才到達,距離彎彎溝駐地一華里的時候,手中短信突然響起,打開手機一看,竟然收到了“歡迎到達沾化區海防辦事處”,心里莫名的激動了起來,曾經的那份故地重游的情愫瞬間激活了。由于歷史的原因,1983年的時候,彎彎溝周圍的村莊及鄉鎮劃撥給了東營市,海防辦事處原來所轄的土地保留了下來仍歸屬沾化所有。在這里能夠收到這樣的短信是令人激動的,那證明了彎彎溝曾經的輝煌、曾經的鄉愁、曾經的過往。

      乘車走了一華里,映入眼簾的是一座不算高大的牌坊,上面橫寫著沾化海防字樣,過了牌坊是一條嶄新的南北向柏油路,道路兩側是新鋪設的路邊磚和沉砌排水溝、新式燈桿,路兩側還有新栽植的耐堿樹木和樹叢,新的布局令人耳目一新,有種到了城市的感覺,駐地主干道鋪設了油漆路,路雖然不寬但布局合理,衛生狀況良好,藍天白云襯托著碧水湖池,展現了綠色的環保渾然天成的模樣,道路兩旁的房屋整齊美觀,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。沾利河東岸的防潮壩向北七、八公里,一條嶄新的混凝土公路展現在眼前,乘車向北行駛的過程中,左側的彎彎溝河道里有少量小型漁船或系泊或行駛,海水清澈有余,右側有數不清的磚制鹽池,池中的鹵水碧波蕩漾的白晶閃閃,一派繁忙豐收的景象,海風徐徐的吹拂到臉上,感覺如臨仙境、快意暢然,走到防潮 壩的盡頭就是渤海灣岸邊,防潮壩的西側及北側均用水泥石塊沉砌,能夠較好的抵御風暴潮及海嘯的侵襲,修筑防潮壩前的那些歲月里,一旦遭受風暴潮及海嘯的沖擊整個彎彎溝駐地會被海水淹沒,房屋被海水灌到窗臺處,人民的生命財產得不到有效的保護,駐地附近的鹽池、蝦池也經常受到海水的侵襲,財產損失巨大。2022年的時候,海防辦事處的主政者創新發展、超前謀劃,千方百計籌措巨資加固了七、八公里的防潮壩,并鋪設了混凝土路面,真正意義上解決了海水侵襲的問題,原來的防潮壩路面坑坑洼洼崎嶇不平,碰上雨季車輛出入不得,鋪上混凝土路面后交通便利成為了現實,受災時救援力量可直接快速到達海邊,也能夠及時回撤人員和裝備,可謂一舉兩得,變不利為有利。

      自2021年開始,海防辦事處的主政者就謀劃推開轄區內鹽池、蝦池等項目擴大創新經營,由簡單的粗加工向深加工發展,繁榮景象未來可期,且正在實現質的跨越,駐地街道房屋修葺擴展從2021年就開始了,增修了西南角院落房屋,文化展廳正在緊張有序的布設,各項辦公生活功能用房已經裝修完畢,使辦事處的工作人員衣食住行辦公條件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。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只有在內涵沉淀得到升華提升的時候,才能展現積極健康向上的一面,理明、律嚴、制全才能政通人和人心思齊。正是有了主政者這些理念并付諸實施,才有了如今的彎彎溝欣欣向榮、繁榮復興的今天。

      曾經的過往已經成為了過往,現在的繁榮未來可期,曾經的鄉愁定格了曾經的過往;曾經的記憶詮釋了曾經的沉淀。如今的彎彎溝承載著歷史的渾厚和積淀,展開夢想的翅膀翱翔碧海藍天。

      2023年10月9日執筆10月11日定稿于沾化富國

    初審編輯:郭九濤

    責任編輯:盧志強

    相關新聞
    推薦閱讀
    《国产成人AⅤ男人的天堂,欧美成人免费观看在线看,偏僻山区的荒唐性史》- 欧美黑人又粗又硬XXXXX喷水有限公司